宋伊人抬起头来,望向穹顶。 血色浸染的天顶,泛起连绵的银光,龙蛇汇聚的闪逝长线,细如河流,粗壮如大江,白昼亮起的那一刻,整片穹顶如一副银亮的长河古卷。 幽幽的声音,在一片碎石的古殿前响起。 “真佛降临……这一幕真美啊。” 被“捆麟绳”束缚的神秀,挣扎着抬起头来,喃喃自语,眼里倒映着天幕里四射的雷光和流火,风雨呼啸,他阴柔的面庞被雷霆映照的更加苍白。 神秀低低的笑了起来。 他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。 “净莲,你如果要死在这里,宋雀会坐视不管吗?” 这个问题,让宋伊人的动作微微滞住。 与此同时。 杵着禅杖,裹着大袍,浑身都是鲜血的律子道宣,艰难止住摇晃的身躯,单手按住金光禅杖,掌心合拢覆住杵杖,止住下滑。 他皱起眉头,脑海里闪过一些细碎的画面。 佛门的大客卿宋雀,是灵山真正意义上站在最高位置的那几个人。 哪怕他成为了佛子,也需要很多很多年,才能与宋雀先生比肩。 原因很简单。 宋雀太强大了。 是真正意义上的,个人实力的强大。 这位大客卿“捻火”之后直入涅槃,甚至被当初的太宗皇帝请入天都皇宫喝茶,此后便一直坐镇灵山,享受着最高层次的待遇,东土有了宋雀坐镇,这百年来也是风调雨顺,一片太平,灵山本身也有一些“老怪物”们,但年轻的涅槃战力够强,威慑力也够广。 宋雀客卿在灵山动过一次怒。 那是道宣还年幼的时候,他依稀记得,在某个大雨夜,灵山的大阵阵法启动了,剑光通宵,被这位客卿打碎……那时候的道宣还不是律子,年纪稚嫩,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只不过他逐渐接手律宗事宜后,了解了那一夜发生的些许“故事”。 时间点是在大客卿送净莲离开灵山。 原因则是…… 有人试图“谋杀”他的儿子。 宋雀在不动声色送净莲离开灵山之后,大发雷霆,搜魂揪出了一角真相,抽丝剥茧的查了下去,一路打杀了灵山许多的修行者,当初直接或间接参与了“谋杀净莲”的苦修者,在这位涅槃境的大能怒火之下,无一逃脱。 大客卿的这一举动,留下了一份案卷,律宗保管灵山所有律法之事,宋雀僭越律宗打杀弟子,虽出于情理并无过错,但仍然引起了宗内一部分人的反感……有人的地方就有“争权夺位”,在灵山境内,对于宋雀的不满其实早已存在,而且愈演愈烈。 宋雀是一个极其护犊子的人。 比起灵山,他更在乎自己的妻子儿女,亲近之人,这一点并不难看出,但佛门禅律二宗,历代以来的大能者,因为“信仰”的缘故,一切都以灵山为重。 宋雀的“捻火”是一个意外。 也正是这个意外,改变了如今灵山的格局。 宋雀的道侣是当年的瑶池圣女,如今坐在道宗三清阁内的阁老之席,两人都是涅槃之境,互相扶持,地位之深厚,外人根本无法撼动……这一点是利也是弊。 太宗皇帝请两位喝茶。 便是因为宋雀和辜伊人的联姻,象征着道宗和灵山跨越中州的“联手”。 委实太巧,宋雀和辜伊人在捻火坐忘之前便已经心心相印,若是刻意联姻,被太宗皇帝察觉到了“不妥之处”,恐怕在天都皇城之时,就会被当场打杀。 这一点让道宗和灵山,这几年来,如履薄冰。 太宗皇帝连裴旻都是说杀就杀了。 一个由头。 宋雀和辜伊人的联姻,便是太宗动弹灵山道宗的“原因”。 因为此事,这些年灵山与大隋关系变得微妙而且僵硬,太子即位之后,增加了灵山的上供税额,亲自指派了两位客卿,一位常驻灵山,一位奔赴瑶池。 如此意图,已甚是明显。 当这一切的矛头指向宋雀之后,灵山对于这位涅槃的“感激之情”便不再如之前那般。 在灵山的内堂之中,竟然出现了弹劾宋雀大客卿席位的檄文,随后有人附和,这等消息传得越来越广,闹得越来越烈,痛骂贬低宋雀之风一时之间遍播诸峰,甚嚣尘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