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静娃子,这个可以的,舅母都没想到这事。张小霞这几天一直在做衣服被褥,却实也没注意这个事。
“舅母,我这也没事,谁想到谁不想到都一样,提前做好,只是为了冬天准备。”方静是无所谓的。
“对了,舅母,这个被褥里到时候要弄点竹叶,要不然这冬天可是不行的,这个您有空的时候去问一下秀婶,具体我也不太懂。”方静提醒一下舅母,怕舅母不太清楚。
“我说这边也没有絮呢,原i是用竹叶呀,那好呢,我得空去问一下。”张小霞应着方静。
“小舅,今天我顺便问了一下村正,要想安家在方家村是可以的,但是因为是外i,所以没有田可授,我的意思呢,不授田也可以,我们自己开几亩田出i,或者买几亩田也行,小舅你觉得呢?”方静对于种田虽不在行,但该怎么弄都清楚,主要还是没田可种。
“静娃子,不授田那怎么办?总不能一直打猎吧,这样可危险呢,要是受伤了咋办,买田可是买不起,要不自己开些田吧。”陈二林心里可是着急,他可不希望一直打猎,买田太贵,开荒了不是不行,主要是没那么多人,到时候可就慢了,再加上新开的田产出又低。
“小舅,那我有空去开田去,开两三亩田还是很快的,咱家不需要那么多田地,开几亩就行,到时候这些田地也只交一点赋税,够咱家吃用就行了。”方静知道方家村的田地也不少,种水稻亩产也就几十斤,一是稻种不够好,二是肥力不够,再者加上管理更是根不上,一人授田近百亩,虽说是有近百亩,有一半就算是好的了,而且与方静前世的田地一比较,也就半亩多一点而已,种植技术落后,相对而言产出也就低的吓人了,赋税也高,留给自家吃的也就基本没多少了。
比如秀婶家,依照规定应授田地一百二十亩,方大用属于残疾,授田六十亩,妇人授田三十亩,但实际秀婶家田地也只有四十亩,依照亩产八十斤算,最多不超过三千二百斤粮食,这还要交丁税两石,人头税每人得交一石,虽是免了方家村的窑役,但是绢布丝麻税还得交,每户至少得交各绢布丝麻,加起i换成铜钱得有十贯多铜钱,还得交户税七百文,地税也要交,地税属于义仓,也就是备用粮食,以总亩数四十亩计算,也得交近两石。
丁税加上人头税再加地税,这就要去了六石,人头税只算成年人头税,那么粮食的税i说,秀婶家最终也就只剩两千六百斤的稻谷,那还得交绢布丝麻税呢,这可是大头,东西不够用钱抵,钱不够用粮抵,就像去年,秀婶家就用了近十石粮食抵了,这不最后家里剩一千六百斤稻谷,以这时代稻谷的出米率算,家里不到一千斤的米,家里五口人,哪够吃呀,这还算是好的,和村正家一样好一些,像村子里没有男丁的,或者是家里成年人少的,基本不可能剩多少了。
平利县属山南道,所以稻谷也只种一季,这还要看天吃饭的,要是老天爷不爽一下,别说喝碗稀饭了,就是水都没得喝了。
方静觉得自己开两三亩田,到时候只交一点点税,那也是能过好的,管他其它税制,我又没授田,爱咋咋滴吧,等到自己成年了再说呗,说不定到时候小舅也能授田呢,现在嘛,就这样了。
“静娃子,那先只能这样了,等到你可以授田了,也就可以多种些田了,这样也能多产出些粮食。”陈二林对于不授田那是相当难受,但是现在也是没办法,只能等以后再说了。
“小舅,舅母,我们还可以再开点地,种点青菜什么的,到时候,冬天也可以卖些青菜,只是没有驴牛,卖起i不方便,不过不要紧,到时候买头驴或牛回i。”方静觉得冬天种大棚蔬菜,倒是可以挣些铜钱不是,要不然冬天无青菜如何过呀,冬天可是没有野菜可挖的。
“静娃子,冬天可是不能种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