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4章 朱由检的恼怒【三章完】(3 / 3)

要多些,生活用品且大明供大于求的物品,不仅不需要上交关税,还可能会给予补助,支持大明朝低贱之物在海外倾销。

走海行商本就是开源,是外财,商人本质就是追求利润,海外获利高昂,商人也想获得更高利润,关键是没人能压得住宁德驸马府,过海关时成本增加,海外成品售卖的价格随之增加,这都没丝毫问题,这些都只是走海出口之商品,是做成品了的货物,因海关税额外增加的成本,若不出海,大明本土贩卖的成本也还是这么多,对商贾本身并未造成太大影响。

关键是现在朱由检欲要直接在生产原材料时增税,在未成品前增税,如此就成了还未成品之前,货物的价格就开始增加了,不仅仅是增加海外货物出口价格,同时还会增加大明朝本土的货物价格,如此之下,商贾们的风险就要增加许多,利润也会极大的减少,为了追寻利益最大化,最大的可能就是将这种风险转移到最底层的丝农、茶农、棉农和生产的工匠身上。

没有系统去研究这种影响有多大,没有严格的制度保证,只凭上下嘴巴一碰就要增加赋税,就是刘卫民听到这话语时也会皱眉的。

皱眉不是因为不该增加商贾们的赋税,商贾富裕增加赋税本就是应有之事,关键是在保证底层相应参与经贸的农人、匠人利益前提下进行增税,商贾能有几人?全部砍了脑袋也绝不会动乱了天下,关键是底层的农人、匠人,在保证他们的利益,保证最低生活保障后,避免朝廷给商贾们的下压力转移到了底层人身上,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,而这些却需要一整套相应的律法保证,需要一群执法公正人来执行、监督。

可惜的是,这个时代的商贾士人实力太强,只能慢慢来,或是暴力杀戮强行摧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