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0章 一群被遗弃的守边将士(3 / 3)

慨,哈克台吉轻声叹息,一干喇嘛微微低头转动经筒低唱……

被赶出卫所的老弱,大多都是没了田地的卫卒和没了青壮男丁之人,大明朝卫所与民间不断遗失田地一般无二,都存在着诸多问题,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社会,田地就是一家老小的性命,可田地总是伴随着私有而逐渐向少数人手里汇集,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,无论如何阻止,只要是私有,最后结果总是无法改变。

没了田地,生存能力较强、野心较大的青壮总是最先逃离的一群人,剩下的都是无法逃离的老弱病残,卫所战力一再降低是无法避免的事实,也逼迫着朝廷不得不募兵填补卫所战力不足的问题。

内陆卫所只是分担着衙役治安问题,老弱也好,病残战力低下也罢,对大明朝影响并不是太大,但九边卫所不同于内陆卫所,为了边境安全,必须存在着大量身强力壮募兵军卒。

募兵比卫所老弱更加强壮,好男不当兵,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做军卒,大明朝兵制,一户五丁,可由一丁参与科举脱离军籍,而普普通通百姓却人人可科举为官,军户一人入伍,五户轮流为该正兵衣甲器具,除正兵、旗丁不服役外,余者军户皆需与民一般服劳役,普通百姓,以大明税律,重租着税八升五合五搓,而军户却税一斗粮,仅次于前朝罪民之田税,普通百姓民田可依附秀才、举人躲避税赋、劳役,军户不能,军户每年纳税一斗,还要为卫所正兵、旗丁担负所需粮秣、衣甲,一日为卒,子孙皆为卒,除非男丁较多,科考中举了子孙外。

没人愿意为卒,哪怕军饷较多的募兵军卒,没人愿意,而这些募兵又从何而来?与宋朝之时一般,自灾民之中募兵!

募兵强壮,卫卒羸弱,无论是将领们想要更多身强力壮军卒为其耕种,还是避免罢除强壮军卒而引起的反叛、动乱,选择留下募兵军卒,转而为卫所军卒也成了必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