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卷 启封天下 第二百零九章 祖孙问鼎(3 / 3)

天机七隐传 释隐子 3747 字 2021-09-23

封真龙之地,在昆仑山中!”王诩说着,指着图上左下角一处跟着问道:

“你在这里划了好几个圈圈,是什么意思?”

“图中原本是有字的,但政儿实在想不起来了,故而才用圈圈表示!”

“太公所传,除了此处,你可还有其它想不起来的地方?”

“没有了,仅此一处!”

“哦┄┄”王诩若有所思。

“既然师祖去过那里,那里有什么秘密吗?”

“师祖也说不清,或许与九鼎有关!”王诩摇了摇头道。

嬴政暗暗记下了王诩的话,数日之后,几人上了嵩山,褚镜尘见了一道人问道:

“南阳真人可在山中?”

“几位道长来得不巧,师父已有数月未归,如今亦不知身在何方?”道人答道。

“掌门真人云游去了?”褚镜尘疑道。

“正是!真人已经辞了掌门一职,眼下我嵩山少林派的掌门人是志泽道长!”

“少年派?道长可否告知详情?”王诩问道。

“原本我嵩山意林派分为意术和武术二门,南阳真人觉得意术乃是隐士高人所习,不宜流传世俗,故而不让弟子们修习,并将意林派改为少年派。”道人答道。

“哦,原来如此!”王诩道。

数百年后,少林派变成了少年寺,而道长也变成了僧人,而对于少林寺的渊源,已经没人说得清了。

王诩没想到已近百岁高龄的南阳子竟不在嵩山,还能云游四海,只得带着嬴政下了山,失望而归。

回到咸阳之际,吕不韦告诉王诩,已经安排人到了黄河边上,准备打捞失落的豫州鼎。吕不韦想起了父亲给的有关七隐的布帛,遂拿出来给王诩看了看。王诩看后对吕不韦道:

“数十年前,我离开濮阳拜师学艺之际,你祖父就将此物件交与为师了!当时也不知其意,只是记在了心中。此七隐者,为师倒不陌生,要说得七隐可得天下也不为过,只是隐士高人,难为王侯所用!”

“弟子本不在意,只是看父亲对此物煞有介事的样子,故而问问师父!”吕不韦道。

王诩摇了摇头,接着道:

“能道出此七隐者,也不是凡人,之所以这么说,应该是寄托了一种愿望!在为师看来,这七隐一说,还有另一种理解:得七隐者可得天下,失七隐者亦可失天下!”

吕不韦若有所悟,点了点头。

王诩心里清楚,要想找到第九只大鼎并不容易,于是回了云梦泽墨池山,让吕不韦一有豫州鼎的消息就去云梦泽通知他。临行之际,王诩对吕不韦道:

“政儿加冠之前,不可亲政,亦不宜带兵,你须留心观察,悉心教导!”

“师父放心,不韦记下了!”吕不韦应道。

王诩等人走后,吕不韦一有空就写些文章给嬴政看,并向嬴政灌输一部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,以弥补姜太公的兵家和大秦法家的不足。久而久之,写得多了,吕不韦产生了著书的想法,以致有了后来的《吕氏春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