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这华夏还会有无数个陈白袍。这才是这小子,回来披上将星铠的意义。”
……
如今能在京城置一座大院足以证明一个人或者家族的经济实力,所以王家大院不仅是王家人身份的象征,更是实力的彰显。
而王家的大宅子,乃是五进院落,曾是一座王府。客人由街门而入,入前院进垂花门,一路深入方来到正院。
其中倒座房、抄手游廊、影壁是一个不少,经过修缮之后,比昔日的王府不差。
平常有人进来,没有专人引导,说不定还会迷路。
今天的大喜日子,大宅院里面张灯结彩,沿路有守卫守着。
只要有客人到了,从正门就有人高喊一声,顺便唱礼单。
能够得到王老爷子邀请的,莫不都是大人物,其中清流的大人物基本上都到场了,就算没有到场的也派足够身份的过来捧场。
还有一些虽然不是清流之人,可是和清流也有一些关系。
王老爷子坐在正堂之上,所有人过来都要给他一一行礼。有的晚辈,甚至上前就是三跪九叩地大礼。
要知道,在其他地方跪拜他人是跌面子的事情,在这里可不是,这叫做尊师重道。
王半圣的身后,站着一个惫懒的青年人,不过此刻虽然拢着袖子,一副似睡非睡的样子,但是那似睁非睁的眼睛里面,时不时闪过一道精光。
有的人不仅给王半圣行礼,甚至主动给王明阳行礼,喊一声小贤师。这是源于几年前王半圣受邀讲学,结果身子不适,改由王明阳代替。
据说,王明阳讲学,另辟蹊径,洋洋洒洒讲了整整一天。在场大家,莫不纷纷赞不绝口,更有活络的,当场拜师,这才有了小贤师的称呼。
后来王明阳逐渐出现在众人视野,有时候针砭时弊,有时候讲授文章。这几年,名头正健。有清流之人,更加夸张的称他为王小圣,几乎捧为神明了。
其实王明阳成名不仅是家学渊源深厚和他个人天资聪慧,而且有着清流之人的力捧。不过这也是一个怪现象,就是学问这东西,必须要别人捧。所谓人抬人高、水涨船高,有着众多大家力捧,想不成名也难。
但是捧得久了,也就真的成了了不起的人物。
一波客人贺寿之后前往大院入座,王青山看着高朋满座,淡淡笑道“明阳,爷爷已经老了,明年就要换你坐在这里,替爷爷受礼,你可做好了准备。”
王明阳微微睁开眼睛道“爷爷老当益壮,应当再坐两年。”
王青山笑着摇摇头“你就知道哄爷爷,我要是再坐两年,到时候老态龙钟,岂不是让清流被人笑话。”
王明阳道“少年成名、志得意满,反倒不美。不如爷爷多坐两年,成为天下文人信仰,更加来的重要。半圣二字,何日将半字去掉,便是我清流真正执掌天下的时候了。”
王青山眼中精光一闪“你这意思,还要爷爷替你多坐两年?”
“不是替我,而是替天下读书人。”王明阳义正言辞道。
“好,这句话有浩然之气,清流交给你,爷爷放心。”
两人对话之中,王青山掩饰不住对自己这个三孙子的喜爱。
“爷爷,客人来的差不多了,我们去大院吧。”王明阳主动要搀扶自己的爷爷。
王青山却对他说“客人的确来的差不多了,但是有一位你邀请的重要客人似乎还没有来,依你说,他能不能来?”
想到那个青年人,王青山眼中闪过了一丝阴霾。那个青年人的确太闪耀了,闪耀到让他都觉得有些忌惮。
王明阳却露出了一丝冷笑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,管他来不来?这几天我所作的是敲山震虎,若真的不识相,那便将其除去。”
“嗯,有志气。”
王青山说着,就在王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