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美有六子三女。
长子潘惟德,官至宫苑使;次子潘惟固,官拜西上阁门使;三子潘惟正,官拜西京作坊使;四子潘惟清,官拜崇仪使;五子潘惟熙,娶秦王赵德芳之女,官拜平州刺史;义子潘惟吉,累迁为天雄军驻泊都监。儿子当中没有叫什么“潘龙、潘虎、潘豹”的一群野兽。
三个女儿,长女嫁给大理寺评事张昭允;小女儿封冯翊郡夫人,嫁给曹彬之子曹玮。
最受非议就是二女儿潘氏,十六岁时,太宗赵光义将潘氏赐婚给韩王赵恒,封为莒国夫人,六年后,潘氏逝世,年仅二十二岁,未留下子女。宋真宗赵恒即位,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,宋仁宗改谥为章怀皇后。
潘美去世时,赵恒还是襄王赵元侃。章怀皇后比他爹潘美还早死两年多,一辈子也没机会兴风作浪,残害忠良。倒是被“忠良”害得名誉扫地,打入了十八层地狱。
历史上的潘美跟杨业,真实的对比如下:
一位是开国元勋,一位是降宋的贰臣;
一位是官居宰相、节度使的正二品大员,一位是官居观察史、刺史的四品官员;
一位爵位是代国公、韩国公,一位无爵位;
一位是服务大宋三十一年的两朝老臣,一位是服务大宋七年的降宋新人;
一位是上级领导,一位是下级军官;
一位多次独立指挥大型战役,一位没有指挥过大型战役的经历;
一位是灭南汉、平南唐、灭北汉,镇守边关,南征北战,屡建奇功的忠臣良将,一位是雁门之战,以少胜多的英雄;
纵观太宗一朝,英勇和功勋超过杨业的大有人在,比如李继隆、李继宣、田重进、尹继伦、米信、荆嗣等。
就是名不见经传的都指挥使荆嗣,一生经一百五十余战,未尝败北,也可以甩杨业几条街。
后世编书的、评书演义,为了寻求刺激好看,故意拔高杨家,狂褒杨继业之忠,故意贬低潘仁美,无所不用其极。让一代忠臣良将潘美身后狂遭无端之毁,躺着中枪,甚至导致潘、杨两家世代不通婚的后果,这未免玩大了。
若非有杀父之仇、夺妻之恨,编书的不可能这么恨姓潘的。极端地歪曲历史,抹杀忠良,狂扁开国功臣,为一位贰臣歌功颂德,愚弄了百姓,赚饱了私囊,此种行径,非君子所为也!
故事不是历史,不等于史实;故事里的事,只能是故事,切莫当真。
评书《杨家将》中,潘仁美是一个处处与杨家将作对的大奸臣,此人头顶生疮,脚底流脓,一肚子坏水,处处给杨家使绊子。为了除掉杨家将,不惜里通外国,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。硬逼着杨继业出战,结果导致杨继业枉死。
评书演义、戏曲当中,杨家一门忠心报国,为大宋江山抛头颅,洒热血。金沙滩之战、七郎八虎闯幽州、七子去六子回、杨门女将、穆桂英挂帅、十二寡妇征西等等故事纯属虚构。
大宋朝不乏忠臣良将,宋太宗、宋真宗也没有无能到让一群老寡妇去战场,保家卫国。百姓所津津乐道的,竟然全是子虚乌有的“故事”。
评书《杨家将》,虚构了一场史上最精彩、最凄惨、最壮烈的金沙滩之战:大郎替了太宗赵光义死,二郎替了八贤王赵德芳,三郎被马踩如泥,四郎八郎流落番邦,五郎出家当了和尚,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高杆上,射了一百单三箭,七十二箭透心穿,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。
听了《杨家将》的故事,若能激发起尽忠报国之心,珍惜当下,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为民族的伟大复兴,众生的福祉,披荆斩棘,勇往直前,建功立业,则杨业幸甚,潘美幸甚!
◆生前身后名
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
淳化二年十一月,李继迁策反李继捧,二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