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谋,同归大辽。朝中大臣开始埋怨赵普,将一切过错归咎于他的“委继捧以边事”策略的失误。其实自两年前,赵普的身体就已经出现状况,无法正常上朝。
端拱二年,太宗下诏,赵普不必早起上朝,让他每天只到中书省办公,遇有重大政事,能召见问对即可。入冬后,赵普病倒,太宗多次到赵普家中探望,赏赐甚厚。
赵普一再上表请求致仕,太宗不得已而“勉从之”。淳化元年正月,正式罢去赵普宰相之位,命他出任西京留守、河南尹,兼太保、中书令。
赵普又三次上表,恳求辞让新授官职,太宗亲书手诏:“开国旧勋,惟卿一人,不同他等,无至固让,俟首涂有日,当就第与卿为别。”开国旧勋当中,只剩你一人,与他人不能等同,不要再推让,等出发上路那天,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。
赵普捧诏涕泣,不顾病体请求见君面谈。多涉及国家大事,太宗嘉纳其言。
因力疾请对,赐坐移晷,颇言及国家事,上嘉纳之。普将发,车驾幸其第。赵普出发上任时,太宗又来到他的府上探望。
淳化三年春,赵普又以年老久病,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,再度请求致政。太宗遣使前来抚慰。赵普“凡三上表乞骸骨”,太宗加授其太师,封魏国公,赐给宰相俸禄,让他在家中养病。
太宗派遣赵普的弟弟宗正少卿赵安易,持诏书赐给赵普,又专门派特使赐给赵普诏书道:“卿顷属微瑑,恳求致政,朕委以居守的重任,怕打扰老臣,我把你当老师看待,特下表尊重贤臣,待你病愈,就来与朕相见。今赐羊酒如别录,卿宜爱精神,近医药,强饮食,以不负朕眷念之意。”
七月十八日,赵普派亲近官吏甄潜到上清太平宫祈祷,神仙降语道:“赵普,宋朝忠臣,久被病,亦有冤累耳。”甄潜回来后,赵普勉强支撑病体,冠带整齐,到中庭受听神言,涕泗感咽,当晚,赵普于洛阳病逝,终年七十一岁。
太宗听闻讣讯,非常悲痛,谓近臣道:“普事先帝,与朕故旧,能断大事,向与朕尝有不足,众所知也。朕君临以来,每优礼之,普亦倾竭自效,尽忠国家,真社稷臣也,朕甚惜之。”太宗痛哭涕泣,左右大臣深为感动。
废朝五日,为赵普出次发哀。下诏追赠赵普为尚书令,追封真定王,赐谥号为“忠献”。太宗撰神道碑,亲墨八分书以赐之。遣右谏议大夫范杲代行鸿胪卿之职,护送丧事,赐绢布五百匹,米面各五百石。
下葬那天,官府设卤簿鼓吹仪式。淳化四年二月,葬于洛阳邙山。咸平年间,追封韩王,配飨太祖庙庭,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赵普的长子赵承宗,早于赵普一年去世,曾任右羽林卫大将军及知潭、郓二州。次子赵承煦,官至成州团练使,从五品。
两个女儿都已成年,赵普的妻子和氏表示希望当她们出家为尼,太宗再三劝谕,终不能夺其志,“赐长女名志愿,号智果大师;次女名志英,号智圆大师。”
自古受命之君,必有硕大光明之臣,以左右大业。赵普蕴负鼎之雄才,蓄经邦之大略,辅佐太祖区处天下,收藩镇之权,划五季僭伪之国,拨乱世反之正。独相十年,天下廓廓,日以无事。至太宗,宠遇愈隆。
太祖赵匡胤评价他“识洞化原,才优王佐”;太宗赵光义评价他“建邦元辅,命世伟才”;历史学家蔡东藩评价道:“宋初功臣,不止一普,而普之功为最大。”
赵普一生三次为相,位极人臣,他的名言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,让儒家经典从此火爆天下,影响深远。“其后,遂有濂洛诸儒之盛,是所谓青出于蓝也,所贻者远矣。”
千载起兴王之运,廿年居调鼎之司。立宋三百年之安,真社稷之伟丈夫。
国失良臣,山河含悲。赵普谢世没几个月,又有一件能让太宗哭瞎双眼的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