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八章 烽火狼烟(2 / 7)

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8993 字 2022-04-03

性格耿直,身为益王翊善,尽职尽责,逢过必纠。

司马光的《涑水记闻》载,益王赵元杰未出阁时,每有过错,姚坦都及时进言劝谏。王府里上下对姚坦都有抵触情绪,就唆使益王装病不上朝。

太宗每天都派太医前去探病,过了一个多月,不见病愈,太宗甚是担忧,就将益王的乳母叫来,向她询问病情。

乳母道:“益王本无病,皆因姚坦的管教严励,益王不能自由行动,闷闷不乐,故称病。”

太宗闻听此言,勃然大怒,道:“吾选端士,辅王为善。王不能用规谏,而又诈疾,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,何可得也。且王年少,必尔辈为之谋耳。”朕选拔端正之人做益王的随员,是想辅佐益王成为良善之贤王,如今益王不但不能接受规劝,还装病,这分明是想让朕把他身边的正派之人赶走,自己好为所欲为,朕如何能这样做!益王年少,未必能出此下策,必定是你们这帮人帮他出的主意。

于是命人将乳母拉至后苑,罚打数十藤杖,益王再也不敢装病,第二天乖乖上朝去了。

下朝后,太宗将姚坦招来,安慰道:“卿在王府,能以正为,被一群宵小之辈嫉妒,大为不易。卿照直了做,不必担心谗言蜚语,朕必不听。”

蜀地在益王赵元杰的治理下,并没有出现百姓安居乐业、物阜年丰的繁荣景象,而是民怨沸腾,烽火四起。

李顺带领义军第二次攻打成都,樊知古与郭载,护送益王赵元杰,退到东川。得知赵元杰平安无事,太宗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。

淳化五年二月,任命赵元杰为淮南、镇江等军节度使,改封吴王,让他取道长江,直接到扬州去赴任。

樊知古擅离职守、治理无方,太宗认为他保护赵元杰有功,给予特别宽恕,令其掌管两川漕运。

同时,太宗诏令,废除剑南东西川、峡路各州淳化五年以前拖欠的钱物,招抚变民,任命张咏为成都知府,伺机入川。

◆曹克明起兵

大蜀政权成立后,李顺一方面开疆拓土,一方面广纳人才。

为阻止宋军南下,李顺派杨广领军十万,北上剑门。又派部下杨里贵率二十万人去攻打梓州。

当李顺带领起义军攻城夺寨之时,大将曹光实的侄子曹克明,带着母亲抄小路,从京师开封回到雅州百丈。

曹光实是银、夏、绥、府、丰、宥等州的都巡使。党项枭雄李继迁,在曹光实面前,屡吃败仗。雍熙二年二月,李继迁用诈降计,将曹光实骗到葭芦川。党项伏兵四起,曹光实力战不支,殒命沙场,李继迁冒用曹光实的旗帜,攻占银州。史称葭芦川之战。

曹克明当时正负责护送军需辎重,听到伯父曹光实战死的消息,为稳定军心,秘不发丧。派人假传曹光实回军银州的消息,与仆从张贵连夜深入葭芦川,抢回伯父曹光实的尸体,返京安葬,曹克明由此名声大振。

宋灭后蜀,为防止武人造反,留在京城的蜀人被禁,不准回乡。由于母亲年事已高,需要回家养老,曹克明上报朝廷,获批准后,带着母亲回到雅州百丈。

曹克明,字尧卿,雅州百丈人,名将之后。

曹克明的爷爷曹畴任静南军使,扼守邛崃。曹畴有光实、光远、光昭三子,曹氏一门,帮助宋廷平复了中国西南,将蜀地纳入大宋版图。曹光实英勇善战,被太祖赵匡胤称为“蜀中杰俊”。

曹克明出生时,曹光实三兄弟“会敌百丈县”,曹克明的父亲曹光远不幸遇害,保姆抱着克明隐藏于苇蒲中而得以幸免。

出生在这样一个将门世家,曹克明长大后,“喜兵法,善骑射”,曹光实非常喜欢这个大侄子,任命他为衙内都虞候,将他带在自己身边。

曹克明回到家乡的消息,很快传到了李顺的耳中。李顺得知曹克明是将家之后,很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