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京都居(1 / 3)

暖暖而生 司空执与 3481 字 20小时前

林暖随着引路内侍缓步走出宫门,朱红宫墙在冬日薄阳下泛着冷硬的光泽。

远远便瞧见马车旁等候的几人——林贵正焦灼地来回踱步,一旁的林堂低声劝慰着什么,几个侍从垂手肃立。

宫门前的寒风卷起衣袂,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凛冽空气里。

她不动声色地塞了个绣纹荷包给内侍,指尖触及对方冻得发白的手掌,在这九重宫阙之下,结份善缘总归不是坏事,毕竟林堂往后要在京中立足。

两个弟弟见她出来都松了口气。

绿屏带着瑞霞等人快步迎上,为她披上厚绒大氅,递过暖手的铜壶。

林暖拢了拢氅衣领缘的毛领,朝林堂林贵微微颔首,三人相继登上马车。

瑞平瑞和驾着车缓缓启程,四个侍女安静地随行在侧,车轮碾过青石板路,发出规律的辘辘声。

回到驿站,林暖径直带着林堂走进书房,炭盆里跳动的火光映着窗棂上精致的冰花纹,她示意林堂坐下,细细问起今日朝会的情形。

“二姐,陛下今日当众夸赞了我!”林堂激动得脸颊泛红,双手不自觉地比划着,“虽然好些官话听得半懂不懂,可定都是好话!我竟真见到了陛下,还有那么多大官……”他语速渐缓,目光诚挚地望向林暖,“二姐,我知道,这样的造化全因有你。”

林暖凝视着青年发亮的眼睛,心头泛起复杂的波澜。她对林堂的栽培,多少带着对三叔一家的亏欠——三叔到了江南后逝世,妹妹林阳受伤落下病痛,这些年她终究没能护得周全。

如今能做的,便是竭尽所能为活着的人铺路。

三个叔伯家中,大伯家的林满和四叔家的林才都走了科举之道,已过了童生试,过一两年没准可以试试秀才,将来若能在功名上更进一步,有她和陈行宁从中周旋,总能谋个出路。

这世道终究如此,若无权势钱财傍身,便如浮萍无所依凭。

至于林福和林贵,虽不及林堂沉稳细致,却胜在执行力强,这些年林福已能独当一面,替她打理不少产业;林贵还带着机敏果决的个性,再历练些年岁,想必也能成为支撑林氏的栋梁。

她待林堂情绪稍平,方温声问道:“具体分在何处任职?”

“已去过司农司报备,上官命我留任京都,专司推广稻种。”林堂挠了挠额角,露出憨实的笑容,“不过上官说我们常要往各地跑,说不定哪天又能回越州看看。”

“既如此,总该在京中置处宅院。”林暖沉吟道,“稍后让贵哥儿去打探,不必求大,但求清净,将来三婶和翠姐她们来京也有个落脚处。”

林堂闻言略显局促:“二姐,上官说京城居大不易……来时娘给了四十两,姐姐添了二十两,若是不够……”

“宅院的事你不必忧心,我会买的。”林暖轻轻打断,“用银钱的地方还多,往后再说。小堂,今日二姐要嘱咐你的是——无论身在何处,务必谨守本分,咱们的根基浅,能给你的倚仗不多。你要记住,只需忠于陛下,专注农事,其他纷扰切勿沾染。”她凝视着青年渐趋郑重的面容,语气愈发温和,“三婶、小阳,还有我,都不求你封侯拜相,若能一辈子在司农司为百姓谋福,便是极好的。”

林堂激荡的心绪渐渐沉淀下来,他郑重颔首:“二姐放心,我本就是田间长大的,走到哪儿都忘不了本分。”

“好孩子。”林暖欣慰浅笑,“今日也累了,先去歇着,好好想想二姐的话。”

送走林堂后,林暖并未歇息,即刻唤来林贵嘱咐寻宅之事,特意交代选址要离司农司近便,不必讲究排场。

林贵是个灵透的,先找周嬷嬷讨了主意,又细细问了林堂上官衙署的方位,便带着瑞平瑞和出门寻访去了。

待林贵离去后不久,周嬷嬷便领着绿屏与瑞霞轻步走入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