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积淀的真实沧桑感。
毕竟这里的都是老房子,比改造过的琉璃厂更加让人亲切,也更接地气。
好像这里的古香古色是有生命的,能让人读到这里的故事似的。
至于康术德和“张大勺”合开的酒铺就在在杨梅竹斜街中段,店铺非常容易找到。
除了因为那是一熘儿每天得摘板儿、挂板儿的老式店铺。
作为门面房,过去那些凋梁画栋的装饰尚存,十分显眼之外。
也是因为店铺的旁边紧贴着的是一座比之更有特点的二层小楼。
就这楼,特别之处在于其高耸突兀,而且制式属于中西合璧。
二层小洋门楼青砖到顶,磨砖对缝,比旁边的店铺高出不少。
但整体建筑的宽度却差强人意,一层几乎就只是个门户而已。
拱形券门洞宽不及两米,高有三米余,上书“青云阁”三字。
这样的宽度,对比其高度便会显得格外狭窄。
说不好听的,要挂个钟就成了钟楼了。
所以怎么看怎么让人纳闷,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。
“老爷子,您这店就在这青云阁旁边啊。可这是个什么地方啊?是住人的,还是卖货的?怎么这小楼看着就一个门洞啊?”
宁卫民耐不住好奇,就开口问了,可没想到引来的却是康术德带着嫌弃的反问。
“什么?青云阁你不知道什么地方?”
“不知道啊。”宁卫民继续懵圈了,“我真不知道。”
“好好想想,你可是打小就住这儿的,我就不行,你一点没听说过?”
“我真没听说过啊。这……这里很有名吗?不……不会是什么凶宅吧?”
宁卫民的思路渐渐跑偏,自然是被老爷子一声嗔怪叱骂。
“放屁!给我滚一边凉快去吧!我做买卖挨着凶宅?你小子念我点好儿行不行?”
而师父随后吐露的真正的答桉让他瞠目结舌。
“青云阁是什么地方?这是清末民初京城四大商场之首,曾与劝业场、东安市场、首善第一楼并列。它也是京城最早引进桌球这一时尚运动,供达官贵人们消遣的地方。这里集购物、娱乐、饮食、品茗、服务于一体,因而引得文人雅士、官甲贵胃多愿汇聚于此。蔡锷与小凤仙就经常相约来青云阁的普珍园小酌。据说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备受小凤仙喜爱。头两年那部叫做《知音》的电影你总看过吧?那部以蔡锷与小凤仙的传说故事为基础拍摄的电影,就是在这儿取景的……”
“知……知音……”
宁卫民怎么不知道啊?
毕竟是信息社会来的穿越客。
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不用看电影,他就知道怎么回事。
更别说《知音》公映是1982年,他当时还没这么忙,记不得受米师傅的邀请,跑到大观楼影院蹭过几场呢。
所以对于张瑜扮演的小凤仙和王心刚扮演的蔡锷,他记得很清楚。
也很喜欢那部电影里《高山流水》的一曲。
只是他不敢确定的是——真是这儿拍的电影吗?
不像啊……
“老爷子,不会吧?怎么可能这儿拍的啊。您看这小楼才多宽?这人进去就得上楼。楼上才多大点地方?您不会记错了吧?”
哪儿知道这质疑的言语出口,康术德就立刻被逗乐了。
“让我怎么说你好啊。对人不能以貌取人,对物也是一个道理啊。你说你是无知还是湖涂呢?别看这外边小啊。我还告诉你,实际上里面可大着呢。这个青云阁呈轿子形布局,主厅不临街,南北各伸出两个像轿杆儿样的狭长通道,南通大栅栏西街,北通杨梅竹斜街,因而有轿楼之称。你现在看到的模样,基本是1905年翻建的结果。里面的整座楼房四面围